電工侯明席用切割機切割角鐵。 西江日報記者 岑永龍 攝
西江日報記者 岑永龍 李曉宇 吳映霖
11月22日,肇慶端州下雨降溫,端州方艙醫院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。
自11月17日端州方艙醫院啟動建設以來,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“兄弟們”在這里爭分奪秒,全力以赴。面對時間緊、任務重等挑戰,他們中許多人甚至“白加黑”連續作戰,為的是讓方艙醫院盡早投入使用。
“這里是單床隔間。”“這里是護士站。”“這里是之前設計的門,但實際施工受限改成了窗戶。”2001年出生的曾佑政是江西人,負責此次方艙醫院建設項目現場協調。他熟絡地帶領記者穿梭在方艙的各個區域,介紹方艙醫院的建設情況。
作為項目團隊的“00后”新生力量,即使在施工地工作到凌晨,曾佑政依舊活力充沛干勁十足。他介紹,因為施工過程中,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,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、提出問題、解決問題,項目的每個角落他每天都要跑數次。“我19日那天工作不到8小時,就走了37625步,大約26公里!”他笑著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運動記錄。
“年輕就是干!”在曾佑政看來,他很樂意在此次建設方艙醫院中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排管工老唐自11月18日參與方艙醫院建設以來,已經熬了幾個通宵。“這兩天確實很辛苦!”老唐是肇慶人,與許多工友不同,他是第二次參與方艙的建設。11月14日還在廣州南沙方艙建設現場施工的老唐,被緊急調回肇慶參與端州區方艙醫院的建設。“時間緊、任務重,我就想為家鄉出一份力!”說罷,老唐與工友們又忙活了起來。
“吱——”隨著一聲聲刺耳的聲音,切割機上出現一道道刺眼的火花,來自四川的電工侯明席用切割機把一段段角鐵切開,隨后用焊機按要求焊接出一個個鐵架。一天下來,他要切割300多次,焊接100多次,持續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眼睛有些不適,但已經管不了這么多了。
在泥地上開挖水槽,待埋進水管后再平整土地,同樣來自四川的雜工漆家富和工友們不斷重復著這樣的動作。他形容自己是一頭牛,有牛的力量和韌勁。雨水打濕了泥土,讓他鞋子和褲子沾了不少黃泥。“沾點黃泥,我就更像‘老黃牛’了。我想多出點力,幫助方艙盡早完工。”說出這句話時,他眼中有光。
一個儲物柜重約30斤,來自四川的雜工周天華和另外三位工友當天的目標是要把近600個儲物柜一一搬進病房。盡管已經57歲了,且已連續工作了數天,“續航能力”很強的他卻感覺不到累。“現在的防疫政策是為了保護大家的健康,我們能幫得上忙,就盡力幫一下。”說完,便轉身繼續搬運柜子。
“現在太需要材料了,我一直在叉運,也數不清有多少趟。”叉車司機羅源輝說。廣西人羅源輝2018年來到肇慶工作。他說,自11月19日來到方艙醫院建設項目后,他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晚上8時至早上8時,有時材料多還會延后1個多小時。“能夠參與到方艙建設中,為國家做事,覺得很光榮。”羅源輝坦言。
同舟共濟托起“生命之舟”!在廣大建設者的努力下,占地面積約1.8萬平方米、總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、計劃提供1600個床位的端州方艙醫院正加速成型。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